安徽农垦集团



战胜严重灾害 树立必胜信心——安徽农垦系统秋种工作综述

战胜严重灾害 树立必胜信心——安徽农垦系统秋种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03-12-17 浏览次数:3027

在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垦区的 秋种工作(除个别行蓄洪场外)已基本结束。截止 到11月10日,全系统共播种小麦22.8万亩,占计划 面积的95%%,油菜播种面积近5万亩。

由于入夏以来的严重洪涝灾害,给垦区农业生产造 成了重大损失,沿淮多数农场夏播作物受洪水淹 渍,其中有2万多亩受命行蓄洪。面对严峻的农业生 产形势,集团公司领导早在8月份就要求各场把抓好 今年的秋种工作,为明年午季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发展垦 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并多次深入农场调 查指导秋种工作。垦区各场高度重视秋种工作,按 照农业技术部门提出的秋种工作意见,结合本场实 际,统一认识,及早谋划,加强对秋种工作的指导 和服务,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采取了各种有 效措施,确保了秋种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别是寿西 湖、淮南、正阳关、阜蒙、东风湖、方邱湖、马厂 湖、水家湖等受灾较重的场,在夏播作物受淹,资 金短缺,职工情绪低落等严重困难面前,坚定信 心,克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资 金,保证了秋种任务按期完成。

综观今年的秋种工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 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各场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结 合全国和全省优势农产品小麦区域规划,重点围绕 优质商品粮和优质商品种子生产目标,科学合理地 安排小麦品种布局,主栽品种主要有:皖麦19、矮 早64系、淮麦20、烟农19、郑9023、扬麦系列等, 使全系统小麦优质化、区域化种植特征更加明显, 小麦品种布局“多、乱、杂”现象已基本杜绝。二 是整地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各场对今年的秋种工 作抓得早、抓得实,尽管前期雨水偏多,给整地工 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各场千方百计地排干积水, 翻耕晒垡,多数场的耕层深度都能达到要求,整地 质量普遍提高,稻茬地也未发生烂耕烂种现象。三 是适期抢墒播种,主动抓全苗。我省今年10月份的 气温比往年偏高,根据小麦培育冬前壮苗对积温的 需求,全系统半冬性小麦品种基本上抢在适播期内 播完,春性小麦也基本在立冬前播种结束。不少场 播后墒情不理想,估计难以出全苗,但夹沟、潘村 湖、寿西湖等场不等不靠,及时发动职工抗旱,力 争一播全苗。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系统小麦出苗 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65%%左右。11月7—10日,我省 沿淮普遍降雨40mm左右,近期天气晴好,气温回 升,为垦区小麦一播全苗、培育冬前壮苗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四是先进实用技术普及到位率进一步提 高。今年秋种期间,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各场进 一步加大了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 术的推广力度。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今年秋种小 麦统一包衣供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化肥深 施,平衡施肥,打鼠道,秸杆还田等先进实用技术 应用到位率和覆盖率都显著提高。龙亢农场今年2.9 万亩大豆、水稻秸杆全部还田,他们采取一系列保 证措施,先全面动员,后每亩预收10元秸杆还田押 金,待秸杆还田后返还职工,不愿还田者,押金由 农场统一购买有机肥料还田。为确保该项技术措施 全面落实,在秋收时,农场生产技术部门派人到田 间地头督查,凡不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不准下地作 业。有的场采取补贴的办法,着力推广秸杆还田技 术。据初步统计,沿淮农场秸杆还田面积达10.2万 亩。潘村湖农场为了进一步加大精量半精量播种技 术推广力度,在统一供种时,将待播小麦品种编 号,不让职工知道具体品种名称,防止职工随意加 大播量。

今年全系统秋种工作安排早,谋划好,措施得力, 效果明显,特别是一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的推 广应用,夯实了午季丰产丰收的基础,为明年的农 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证。当前,各场要及时将 农业生产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田管上来,对一些低洼 地、稻茬地和抢墒播种来不及打鼠道的地块,务必 要抓住晴好天气,补打鼠道。同时要依据苗情,分 类进行田管,对部分因播量偏大,造成群体过大的 田块,要根据气候特点,及时进行镇压或轻耙疏 苗;对因渍害重或土壤墒情不好,缺苗断垄的要及 时进行补种。各场在加大田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充 分利用冬闲有利时机,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编制小麦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抗灾技术预案,加大对职工的 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生产技能,逐步改变职工经 验型生产为标准化生产,认真实施小麦生产全程控 制,努力降低小麦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小麦生产的 亩均经济效益。(农业处供稿)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