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农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四:将“二十字”土地承包方针落实到位

农垦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四:将“二十字”土地承包方针落实到位

发布日期:2002-12-05 浏览次数:3554

夹沟农场
(二○○二年十二月一日)
2000年8月,安徽农垦从实际出发,及时地在全省垦区 推出了以深化农场土地承包关系,增强家庭农场主体地 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举措,科学地制定了“地分三类, 户为单位,全员有地,退自耕养,地权流转”为特色的 新一轮土地承包方针。这一改革举措是农垦农业生产关 系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对农场经济健康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影响。
一、分析场情、统一思想
夹沟农场作为单一的以种植业经营为主的农业企业,长 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原因,使农业生产一 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束缚着农场前进的脚步。
1、职工对承包土地失去信心,挂帐居高不下
1997年后,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下滑走低,职工种地的收 入越来越低,再加上一些职工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 经营上的粗放和管理上的经验主义,以致亏损接踵而 至。由于经营亏损,无利可赚,职工中便滋生了少种地 或不种地的念头。1999年,全场一次出现了撂荒地850 亩。为了不使土地荒芜,场组织分场后勤管理人员集体 承包,但一年下来非但没有减亏,却又加剧了亏损 。 到2000年时,全场职工承包土地欠帐总额已达580万 元,平均每亩挂帐530元。由于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遏 制机制,久而久之,挂帐这一非正常现象在职工看来已 成为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甚至在职工中形成了债多不 愁的错误思想。挂帐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又直接引发 产品难以回收的负面反应。因此,农场的土地承包面临 着严重的挑战。
2、人员难以精减,科技措施难以落实
人员难以精减主要原因就是精减后人员没有一个固定、 清晰的去处,精减的结果往往是越减人越多。因此,要 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解决精减后“人往哪里去”的问 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在以前农业生产中,科技措 施一直难以落实下去,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科 技示范队伍。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较低。
3、管理人员往往将管理工作与承包土地严重对立起 来。他们认为:一是管理人员是搞管理和服务工作的, 这是他们的天职,如果让这些拿笔杆子、教鞭子、针管 子的人再去拿锄把子,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 难,不切实际;二是包地不是种菜园子,利用业余时间 就可完成,它要与农工一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 完成。这些人如果包地不仅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而且 更易亏损,包地之日就是亏损之时,如此等等……。这 种场情和职工的思想观念,迫切需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唤起职工对承包土地的信心,消除管理人员对承包土地 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统一思想。
集团公司20字土地承包方针的出台,使我们认清了土地 承包的发展方向。我场紧紧抓住这一改革机遇,开展了 改革前大量的细致的工作,经过一个时期的积极努力, 使广大职工对农场的场情更加了解,思想认识趋向统 一,改革的意识浓厚,信心更加充足。
二、果断实施,一抓到底
2000年10月场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 ,将贯彻落实20 字方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作为“企业增效,职工 增收”的有效途径来落实。农场狠下心来,果断实施改 革,狠抓落实,一抓到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坚决落实地分三类、户为单位、全员有地政策
“地分三类,户为单位,全员有地”是20字方针最基础 的政策,必须落实到边到拐,不留死角。一是根据我场 具体情况将全场所有土地分为生活田和招标田两大类。 生活田在职职工人均一样,招标田则根据投标情况不 等。招标田的流动要体现优劣的法则,它是少数人种多 数田的基础。二是明确规定承包主体只能以户为单位出 现 ,家庭农场户是大农场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大农 场的细胞。三是承包土地的主体是全体职工,不仅农工 要承包土地,机关、学校、医院、公司和分场管理人员 都要承包土地,且机关等单位的管理人员承包的土地均 为偏远地方的撂荒地。管理人员承包土地所承担的费用 和上交任务同农工一样,不附带任何照顾条件。至2001 年春,全场所有管理人员共承包了1600多亩土地,平均 每人承包20亩。全员有地政策使全场职工形成了不管你 职务如何、学历如何、职称如何、岗位如何,首先你是 一名土地承包者,其次才是不同岗位的工作者。
2、坚决落实退自耕养政策,大幅度精减拿固定工资的 管理人员
退自耕养政策,为大幅度精减管理人员创造了条件 。 全场所有管理人员承包土地后,场趁热打铁进行了以精 减人员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断绝管理人员的后路,使 承包土地成为其基本的出路。原来场会计人员较多,每 个单位一般都是2-3人,人员多工作效率低,必须予以 精减。因此,经过严格的业务考试、工作考核和定编定 岗之后,按综合考试成绩的高低顺序,进行了择优录 用,最后使全场会计人员精减了近一半,精减下来的会 计,在办理了移交手续后,直接从事大田生产劳动。此 后我们又采取同样方式先后对医院、农技公司、种子公 司以及各分场后勤管理人员进行了精减。三年来,拿固 定工资的人员由156人减少到78人(包括学校、医院及 勤杂人员),人员减了50%%,所有精减下来的人员全部 承包了土地,没有一例再给安排如看大门、看树、打杂 等闲杂工作。由于公开、公平、公正地规范化操作,未 出现,为要求安排其他管理和服务工作而闹事的。人事 改革进行的顺利平稳,正是全员有地、退自耕养政策落 实的具体体现。
3、抓住“统”字不放松,下大气力提高亩均效益
土地承包,人员精减后,并不等于真正贯彻了精神,要 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使政策出成就、结硕果,使全员 有地的实践者收入提高,农场的效益增长,落实到土地 上就是亩均效益的提高。这样,改革才能达到目的,职 工才能支持改革,集团公司的改革举措才能真正落到实 处。
(1)狠抓生产环节的“统”
抓住生产环节的统,就是抓住了提高亩均效益的基础。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统住。全员有地后,土地进一 步细分,为农田水利统一组织实施形成了一定的困难, 这时更要注重统的作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农 田水利建设的每一项内容的实施,都要确保水利任务和 家庭农场承包的土地结合起来,把排涝抗旱落实到每一 块地。二是机械作业质量要统。落实全员有地后,有些 职工为了图一时的利益,往往用小机械干大机械的活, 越俎代庖,结果作业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作物产量。 为此我们随着20字方针的落实,及时规定了秋种耕地 时,耕深必须达到30公分,深松必须达到40公分,耙地 没有暗垡等项标准,凡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机械,一律 不准下地作业。三是秸杆还田措施的统。场里规定收割 机在收割大豆时,必须安装秸秆粉碎装置,否则,禁止 下地作业,如果不听忠告硬性下地的,要给予一定的经 济处罚。四是种子包衣和精播的统。种子包衣技术已不 仅仅是防止病虫害侵袭,它对作物的苗壮、苗齐起到很 大作用。从99年起,场里用种全部进行包衣,包衣率达 到100%%。品种统一布局,哪块地种什么品种均由总场直 接统一安排,种子统一供应,播种时根据地亩数,技术 员测定播量后,职工家庭农场到种子公司领取种子,从 源头上控制播种量。现在种子精播技术已统一应用于全 场。五是施肥标准的统。统一制定基肥标准且必须深 施。春季追肥时,必须使氮肥后移,不可早追。另外, 还根据测土情况及时补施一些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综合 肥力。
(2)狠抓科技措施的“统”
科技对现代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越来越明显。落实20字 改革方针前,由于职工对科技作用的认识不统一,导致 行动上也不统一。为此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予以引 导。对于小麦多年来的早衰问题,以前一直没有很好解 决办法,结果便大相径庭。2001年场大面积推广使用氮 肥后移和根外喷肥办法后,及时地控制早衰问题,但是 仍有职工认识有差距,行动迟缓,甚至不动。为此,场 采取优扶办法鼓励职工落实这一技术。同样,今年大豆 生产管理也采用这一优扶办法,使大豆平均单产取得了 超历史最好水平。对小麦,大豆的中后期的灌溉问题, 农场推广三通自喷技术。在统一采用这一技术时,规定 职工购买自喷机,场把总公司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 政策,补贴给职工。这些优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力 地推动了技术措施的统一应用。
(3)狠抓产品回收、销售的“统”
产品不能认真回收,不仅使职工挂帐得不到及时消化, 老帐未还,新帐又起。这一状况在落实20字方针时,如 再不及时制止,后果将非常严重。为此,场从前年起, 便规定职工收割的小麦上场后,一律不准动用。统一售 粮时,除给职工留足口粮外,其余全部统一销售。大豆 收割时,规定凡有欠款的除交够应摊的任务外,还要按 量多交黄豆,以冲销欠款。这些措施的制定,在确保当 年无一名职工欠交任务的前提下,认真地、有条不紊地 清理历史欠款挂帐。在清理过程中,职工形成这样的认 识:欠款不回收,不仅是不欠款人员养活着欠款人员, 而且长期下来欠款人员也不能自拔。有了这种认识后, 便在全场形成了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共同参与清理欠 款的工作局面。有了这种局面,在具体操作中就会不留 情面,不留死角,不走回头路,使清欠工作取得了实质 上的进展。在清理回收欠款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多,困难 大,但不管是何时欠的款,何种原因欠的款必须清理, 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遇到阻力时,必须统一口径,这一 点要先从场领导做起。三年来共清欠职工历史挂帐300 多万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农场经济也得到健康地 运行 。
通过紧紧抓住以上生产和技术各环节的“统”的措施, 使亩均效益不断提高,今年土地的亩均纯收益在280 元,许多大豆套种玉米的职工,亩均纯收入在300元以 上,职工增收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场统住了产品,保 证了上交任务的完成,也实现了企业增效的目标。
4、千方百计使亩均效益观念深入人心
改革两年来 ,我们真真切切地感觉到,管理人员不仅 能将土地完整地包下来,而且承包的质量普遍很高。 +2000-2001年午季小麦平均产量,管理人员为每亩 1050斤。亩均效益管理人员比农工高出60元。今年小麦 单产的“状元”就是一位管理人员,其亩单产达1188 斤。由于亩均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对土地的 信心,他们积极想点子,用科技、强管理,不断提高亩 均效益。2002年全场有 4000亩大豆地套种了玉米,净 增收35万元。有的职工还积极尝试种植其它经济作物, 目前虽然规模不大,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土地就是就业岗位,目前情况下土地就是财富来源 的观念正逐步形成一种风气
通过改革,特别是全员有地的落实到位,管理人员直接 承包土地,只要合理安排好生产劳动和管理工作的时 间,不仅管理工作不受到影响,而且还能创造出更多的 财富,取得更多的收益。这些鲜活的事实,使每一位职 工都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以单纯种植业为主的农场,土 地既是职工就业岗位,又是财富来源之地,离开土地谈 致富,谈奔小康就象无本之木,丝毫不切合实际。种好 地、种出名堂,同样也可以奔小康。“一定要把地种 好,完成上交任务”已成为我场职工主流思想。这一思 想本质上就是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6、充分发挥生产队这一层次的组织优势
通过落实改革举措,我们也深切感到,生产队的组织优 势如何发挥、怎样发挥已成为能否完成改革任务的关 键。为此,我们在落实农业生产科技措施上,建立起了 生产队长责任制。如果发现职工不落实统一措施后,首 先追究队长的责任。同时,为了调动队长的积极性,也 制定出队长的收入不低于机关科长收入的激励办法,以 提高队长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政治经济待遇。对队长考 核,要看三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即:科技措施的到位 率,作物平均产量,上交产品完成情况。把“一项过 程,两项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完成任务的队长 年均收入在1万元左右,并有一次到农业先进发达地区 学习考察的机会。
7、强化管理是根本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 变化的条件。因此,狠抓农场内部的各项管理才是落实 20字方针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亩均效益的基础。现有 体制下的管理是一种不要成本的回报,无须投资的收 益,农业企业生产组织化管理中的许多东西,知道不 难,想到不难,做到就难,而认真做到做实就更难。管 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是在于知。国有企业出现的困境, 许多方面就在于管理流于形式,而实际上管理者行事一 定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办,怎么有效怎么办,一定要让职 工摸清你的思路和意图。这样,职工才能按着决策者的 思想付诸行动、办好企业。在落实“二十字”方针过程 中,我们通过做实事,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通过一抓 到底的措施,使广大职工明确集团公司和农场的意图和 思路。机关管理人员承包土地后,为农业常规科技措施 的落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也 使广大职工看到土地的潜能巨大,职工对土地承包的信 心大大增强了,这正是认真地落实集团公司的改革精 神,才使一度出现的“不愿包地”转变到现在的“抢着 包地”的承包形势。在落实20字方针时,我们同时在企 业的人、财、物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使这次改革向 深层次推进。
三、把改革与其他工作结合起来
改革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它与其他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必须很好的结合起来。
1、宣传动员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
农业体制改革精神以第4号集团公司党组会议纪要形式 下发以后,场党委一边认真分析场情,一边大张旗鼓宣 传文件精神,统一职工思想,动员职工参与。宣传动员 的重点是场部机关及各经营服务单位的职工,宣传的方 式除召开非生产全体人员动员会,派工作组深入场直各 单位宣讲政策外,还利用广播、橱窗、小报等阵地,进 行专题宣传。在紧锣密鼓宣传的同时,又组织干部开展 讨论和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求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 各方面人员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掌握职工群众对改革 的思想动态,随时调整指导方案。
2、制定政策与减轻负担结合起来
经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讨论后,场制定出了农业承包体制 改革办法,并经场职代会讨论通过。这次改革办法显著 的特征就是将改革与减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切实维护 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在经过多次测算,调查比较 后,使职工每亩负担减轻了43元。还规定分场临时聘用 的各种人员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准向田亩分摊。
3、清理土地与清理劳动关系结合起来
在制定政策的同时,场对所有无人承包的土地进行认真 清查登记、丈量造册、编号排序,进一步摸清实有存量 土地数量。在清查工作中,将检查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 与清理欠款和清理劳动关系密切结合起来。一是凡原承 包者未完成承包任务且有欠款的,敦促其继续履行合 同,还清欠款。二是对撂荒户主今后既不愿意继续承包 土地,又不愿意交纳有关费用的人员;对欠款数额大, 而又不愿积极还款的;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奖惩条 例,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对长年人地分离,已无事实劳 动关系的,根据《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解除 其劳动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清查清理工作,共清理出 存量土地1600亩,解除劳动合同43人。清理出的土地全 部采取抓阄认地的办法,安排给机关等单位的管理人员 承包。
4、全员有地与三费自理结合起来。
这次改革已经明确规定了,管理人员承包的土地所有费 用一律自理。所有费用包括了生产费、生活费和养老保 险费。由于这一规定很快在机关等管理人员中顺利落 实,场趁此机会,迅速在全场职工中推行开来,不留余 地,不留死角。养老保险费的个人部分和提取的福利 费,全部由自己承担。我们借助推行改革的机遇,不仅 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生产费用不能自理的问题,而且 在短期内完成了由两费自理向三费自理的平稳过渡。
5、推行改革与经营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实现农场经营方式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既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向,也是企业经济 健康运行的突出表现。在此,我们在落实农业体制改革 的各项举措时,积极采取多种灵活的办法,调动各方面 有利因素,转变了粮食和种子销售的方式方法,初步实 现了经营方式的转型。
(1)粮食售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确保高价位销售。 我们把分散销售向整体销售转变。2002年,我们及时抓 住国家粮食储备库这一销售渠道和相应较高的价位优 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粮 食以高出当地每斤2分钱的价格全部销售出去,仅价格 差,全场职工就获利近10万元。
(2)种子销售由赊销向零欠款销售转变,确保资金及 时安全回笼。种子销售长期以来存在着赊销、代销的方 式,因此,有些种子售出后,资金不能回笼,有的甚至 几年都要不回来,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000年我们 顺应改革之潮,推出了零欠款销售举措。严格执行款到 发货的销售办法,并使之纪律化、制度化。
通过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土地承包的20字方针,我们 发现农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很宽,空间很大,我们将进一 步把改革引向深入,不断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 亩均效益,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作出贡献。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