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中国农业调整的目标及方向

中国农业调整的目标及方向

发布日期:2003-01-07 浏览次数:3573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非农化,农业产值份额及农业劳 动力比重下降,农业发展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 挑战,只有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农业的发 展。
+ 一、农业调整的目标:均益与效率统筹兼顾
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不断向城镇及农村 乡镇企业转移,农业有机构成提高,农业劳动力投 入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随着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还将增长。因而尽 管农业产值份额存在下降趋势,农业(产值、产 量)规模必须不断扩大,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面对非农产业及入 世后国外农业的冲击,农业也必须不断提高竞争 力,提高农业效率。因此,从国家(或农业整体) 的角度来看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 我国农业发展从农民目标来看,温饱解决以后,主 要是增加收入。农民是理性的,为了提高生活水 平,要求不断增加收入。但由于农业生产提供的是 生活必需品,这种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很低。现阶段 我国食品收入弹性为0.5(JoLnson,1999),从理 论上说,所有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而农业小于 1。这样,如果人均收入提高4%,农产品需求只提 高2%,非农产品需求提高6%。其结果使农业部门 创造的国民收人大大低于非农业部门,农业比较劳 动生产率很低。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农业收入对 农民保障程度降低,为了增加收入,非农收入(兼 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提高劳动 效率,但一定时期,非农转移有一定的问题,而且 由于我国农业采用农户经营的制度,在农户家庭内 由于农业劳动力总量是一定的,这样兼业生产与农 业生产存在一定的竞争。尤其是非农发达地区,农 户兼业深化,在小规模分散兼业情况下,农业劳动 力对农业投入积极性降低,土地利用率下降,导致 农业生产‘末业化’、‘副业化’,从而影响农业 生产效率,因此在农村结构变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效 率(Efficiency)与均益(Equality增收)之间的 关系。+ 要处理好均益与效率的冲突从静态来看是没有出路 的。我们不能因为效率,限制农民从事非农生产的 自由,也不能因为均益牺牲农业发展。而必须在农 村结构变革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均益与效率的统 一。为此,必须把农业结构变革和农村结构变革有 机地结合起来,在农村结构变革过程中推动农业组 织、土地、技术、产品结构等的合理变革,从而使 农业主体实现现代化,这样就既可以使多数农户通 过农村结构变革增收,又可以使农业主体实现现代 化,从而实现效率和均益的统筹兼顾。
+ 二、农业组织结构:由分散经营向一体化经营转变 + 农村改革后,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制度大 大促进了农业发展。但由于普遍采用人均或劳均农 地承包方法,在转向农户经营的同时,中国农业从 一开始就形成了以土地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小农经营 结构。1996年中国农户总数达到2.3438亿户,农户 户均经营耕地仅10.2亩,劳均耕地仅4.4亩。在小 农经营制度基础上,随着农村经济非农化,越来越 多的农户转变为兼业农户,农户兼业经营既可能使 农业经营更加分散,也可能为农业经营的集中创造 条件。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容纳剩余 劳动力十分有限,城市职工再就业压力很大,在我 国绝大多数地区实行大规模集中经营并不现实,农 业集中经营靠农业内部力量遥遥无期。发达国家经 验说明,农业集中和现代化不仅要看农业内部经营 形式,而且还在于农业外部工业化、城市化发达与 否。农业问题的解决必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圈 子,农业和非农业的结合是一必然趋势,通过农工 商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突破只生产原始产品的框 子,不仅从事粮棉肉蛋等原料生产,而且拓展到产 前的生产资料供给,产后的贮运、加工、销售、通 讯、金融等领域。+ 农工商一体化是一种现代的农业组织形式,一体化 经营必将推动农业现代化。(1)一体化经营可以整 合各种类型农户,使各类农户形成一合力。农业发 展要靠千千万万不同农户共同努力,单靠部分大规 模农户或纯农户都是不现实的,通过产前、产后服 务既可以调动专业农户积极性,又可以为兼业农户 提供较好的经营条件,充分利用各类农户,确保农业 生产稳定发展。(2)农业一体化经营,可以改变 “小生产、大市场”局面,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 高。一体化经营一般采取“公司+农户” 或“合 作社+农户”方式,前者利用工业形式来提高农业 组织程度,后者是利用农民自己的组织把农民组织 起来,从而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促使农业形成专 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的格局,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一体化 经营,可以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大大提高农户收 入,把农业生产推到一新的发展高度。目前,我国 农产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如果单纯通求农产品数 量的增长,农民增收及农业发展的空间是非常有限 的。但通过一体化经营,促进非农产业,尤其是农 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那么农业增收潜力是很大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的数量一般占农产品总数的 80%,而我国只占到10―2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 产值相当于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还不到 1/3;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生产产值之 比大都为3∶1,而我国只有0.5∶1;发达国家农业 总产值中产前占20%,产中占10%,产后占70%, 而我国恰恰相反(张雪梅,1999)。
+ 三、土地制度:走“稳定经营为基础,集中经营为 目标”的渐进式道路 要建立有效率的农业生产体 系,除了实行一体化经营以外,农业生产者经营规 模也应逐步扩大,尤其是专业农户,如果没有一定 的规模,专业农户就无法与兼业农户、非农户竞 争,就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专业农户规 模的扩大,必须伴随农村结构变动逐步进行,需要 经过较长的时间,这同目前理论界存在的规模经营 思潮是存在差别的。我们认为,如果不顾经济发展 水平,片面推进规模经营,不仅不符合农村实际情 况,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1)规模经营是一逐步演进过程。对我国大多数地 区来说,农民的主要职业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目前 普遍推行规模经营会使大部分农户无地可种,用一 部分农户的效率替换另一部分农户的生存,无论在 经济上或者在政治社会上都是不合算的。+ (2)规模经营的实行要建立在一定的土地流转制度 基础上,对土地调整要支付一定费用,转出一般要 求得到一定让渡收入,转入户要支付一定费用,调 节费用的发生必然在一定基础上影响农业投入,因 此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 上。+ (3)规模经营主要体现的是一经济过程,是农业生 产、农村社会转型的结果,而农业生产、农村社会 转型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 地区以劳动集约为主,农村人口增长较快,加之我 国土地资源有限,优质田块不多,山地、丘陵地较 多。因此,仅靠土地数量的集中潜力不大,在农业 生产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之前,也难以取得好的效 果。只有农业生产向集约方向转变,农村人口在工 业化、城市化作用下逐步下降,才有可能全面推进 规模经营。+ (4)规模经营出现的一些形式,如农业车间、农业 专业队、集体农场、租赁经营、联户经营等,有的 是以工补农的结果,有的是政府扶持的结果,如果 真正靠现有技术进行规模经营,不实行经营结构的 转换是很难取得高收入的,仅仅在种植业上搞规模 经营来增收的余地很小。+ (5)农业土地流转的启动必须以经营农业有一定利 润为前提。如果农业比较利益太低,专业农户扩大 规模的积极性不高或没有积极性,则土地流动无法 启动;如果长期以来工业、城市倾斜发展战略不能 从根本上调整,尤其是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户籍、 口粮、福利制度,土地流转就缺乏最基本的利益驱 动。由此看来,规模经营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国民经 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这无论如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任务。+ 因此,土地制度变革应以农村结构变革为前提。在 当前多数地区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户以农业收 入为主的情况下,应以稳定经营为主,全面落实中 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因为, 这种制度安排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适应。在相当长时期,土地还将是农民的主要生 活来源和生活保障,农民对收入追求占主导地位。 只有满足收入目标,才能达到公平、效率的统一。 + 在非农产业发达地区,多数农户非农收入成为其家 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兼业农户由于用较多劳力及劳 动时间从事非农业,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可能减少。 因而,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增加农业投 入,提高土地生产率,就成为发达地区土地制度安 排的主要目标。为此,发达地区应继续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减少农业人 口,引导土地使用权在兼业农户、专业农户之间合 理流转,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 源配置,使专业农户由于土地面积扩大而提高土地 生产率与兼业农户由于从事非农产业而增加收入齐 头并进,从而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 (作者是青岛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摘自:2002.12《农业经济》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