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回民村里气象新

发布日期:2008-09-16 浏览次数:6878

 
           位于安庆西郊长江岸边的安徽省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属全省五大回民村之一,这里曾经演绎过回民船工掩护解放军渡长江的传奇故事,解放军某部授予回民水手“英雄的伊斯兰”的荣誉称号。如今的回民村有什么变化?回民乡亲的生活怎么样?近日,笔者在英雄故里的所见所闻,凸显了回民村的新气象。
   
                        “数字化”里看变化
   要问三益回民分场这几年有何变化,当地回民会掰着手指说出几个数字,这就是“一改”、“三通”、“一大变样”。
回族农工马兆会去年在新盖的楼房里做了一个上档次的卫生间,有马桶、浴缸,还有太阳能。在回民村像他这样用上卫生厕所的有430户。这两年中央财政农村改厕项目落户农场,农场优先把项目落实到回民村,而且实行整村推进。新厕所不仅卫生、干净、方便,而且三格化粪池还能对血吸虫钉螺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有效防治血吸虫病。
  “三通”是通有线电视、通水泥公路、通自来水。三益距离农场有线电视接收中心较远,而且中间有盲区,铺设线路困难。2005年,农场拨出专款在回民村开通了有线网络。回民村通过场部小城镇的主干道原来是一条“蜀道”,“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垛脓,轿车不进村,路难人更穷。”2006年底,这条“蜀道”全线贯通水泥公路,同时这条路通往清真寺的支线也铺上了水泥,回民“行路难”迎刃而解。五年前财政扶贫资金开通了回民村自来水,结束了回民“翻埂越堤担江水的历史”,今年,农场将投资300多万元,在回民村新建一座更大规模的水厂,计划年底动工,从而改变限时供水的现状。
   回民村变化最大的是学校,2005年,市委统战部和市民委积极协调,引进了“南翔希望小学”建设资金15万元,市民委争取财政资金5万元,农场配套8万元,不仅建起了一座两层教学楼,而且添置了10台电脑,建成了微机室。目前学校移交到安庆市大观区管理,教育质量又上了一个新档次。
                        夕阳红里听和谐
  
 
  汉族青年钱昌明是回民村的“上门女婿”,他用自己攒下来的1万多元资金,腾出自家的楼房一手创办了回民老年人活动中心,不仅不收一分钱费用,而且免费为老人们提供茶水、健身、看书等一系列倾情服务。这位回民家庭的汉族女婿用爱心编织了一曲和谐之歌。
过去回族农工和农场其他分场农工退休后一个仅20元至40元的生活费,生活比较困难。2003年农场职工进了社保,去年退休金提高,今年社保政策将全面规范,老有所乐养天年。钱昌明为回民老年人建了一个温馨的“家”。一时间,老人们奔走相告,纷纷前往凑热闹。小钱夫妇主动承担了服务员的角色,为老人们倒茶递水,搞好各项服务。回民老年人之家一下子出了名,四里八乡的汉族乡亲也来玩一玩、乐一乐。农场工会先后扶持5000多元资金赠送了新式健身器械、书籍和民族乐器。
   当年参加过渡江战役的回民水手马兆美今年已有85岁高龄,他是至今唯一幸存的伊斯兰英雄。20年前他做了直肠癌手术,依然那么硬朗,与他聊起来就会发现这位回族老人精、气、神十足,言谈间目光闪烁,手舞足蹈,特别是忆及50多年前那段渡江战役中回民支队的故事,他更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揽饰不住心中的自豪,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仿佛就在昨天。他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这个老病号不会活到今天!”
                小康路上唱新曲
 
  
  近几年回民村经济走上了快车道,由于城郊区位优势突出,加上交通便捷,不少回民农工搞起了蔬菜、特色养殖等都市农业。
回民青年农工何卫兵、斯响琴等5户养殖黄牛供应市民餐桌,在城区开辟牛肉窗口,打出清真品牌,形成养、加、销一体化格局,年饲养量1000多头,为安庆市民提供了放心“清真牛肉”。“清真牛肉”不注水、不注胶(食用胶)、全放血,以干净、新鲜、口感佳且货真价实而受到市民青睐,就连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外地居民也纷纷前来求购。
荷兰豆、韭黄、花菜等种植基地也在悄然兴起,回族农工多年与外贸部门合作开发出口订单生产,为下步做大做强打下了基础。
  回族农工敢闯敢试,成为小康路上创富争先的新锐农工。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